有业内人士称,《建国大业》全国首映当日票房基本与《哈利·波特6》首日票房(2000万元)接近,这是一个有趣的比较,也似乎表明,这部电影的娱乐化程度已经超过它的主旋律定位而为观众所接受。
主旋律电影新突破
观影时,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没有这么多明星出现在电影里,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情形?电影中的两大主演唐国强和张国立,演技毋庸置疑,尤其是张国立,很有蒋介石附体的意思,在其他客串的著名导演和明星当中,冯小刚、陈凯歌、陈道明、刘德华、陈坤等人都有很强的气场,刘烨“代表活着的和死去的战友向毛委员”敬礼那场戏,短短一个镜头,可以成为刘烨在银幕上最值得记忆的形象……如果《建国大业》能控制好主演和客串演员阵容,多留出一些空间用于容纳那些走马灯一般的情节,多给几位主演以张扬个性的机会,那么这部电影会更加精彩。
只有在中国,才会出现172位明星集体出演一部电影的现象,也只有在现在,才能够拍摄这样一部实现主旋律与娱乐化“双响”的电影。《建国大业》从筹备拍摄到最终公映,操作流程包括制作方式,其实已经具备较为清晰的好莱坞模式,“21名导演、演员外国国籍”和“172位明星”出演,迎合媒体传播的特点,实现了一次成功的营销;在追求画面的精良上,也实现了主旋律电影的又一次突破。
缺少对演员的掌控
《建国大业》给了观众很多,但为什么在观看时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建国大业》缺少的是对演员的掌控,172位明星出演,首先在演员阵容上就失控了,一部电影好看与否,演员入戏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导演可以让两三名甚至十名演员入戏,但想要172位明星都能与角色契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如果在观看《建国大业》时出现注意力涣散了、看完之后只记得一堆明星脸时,不必抱怨,因为明星已经成为这部电影的最大看点。
为中国电影做贡献
虽然有遗憾,但《建国大业》还是为中国电影做出贡献。以它为标志,国产主旋律影视剧脸谱化的时代宣告结束,以往我们看主旋律电影,好人坏人都是一目了然,而在《建国大业》中,饰演国民党一方的陈宝国、尤勇、刘德华、陈坤等,都是一等一的帅哥。《建国大业》开启了主旋律电影娱乐化的新进程,继《云水谣》将主旋律电影拍出琼瑶味之后,《建国大业》将主旋律拍出了北美电影风格,此后这类电影的娱乐化,将会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向前进展。此外,《建国大业》也会给影视界如何使用明星提一个醒,明星并非多多益善,证明电影品质,归根结底还是要凭借电影在立意和故事上的魅力,而非名人展览。
作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电影,《建国大业》圆满地完成了它的任务,顺便也实现了它在票房上的野心,这部投资3000万元的电影,票房有望达到4.5亿元,比《非诚勿扰》的吸金能力还强,单从票房的角度看,《建国大业》堪称电影产业最成功的一单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