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日前联合下发通知,决定今年7—9月在全国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加大各项就业政策落实力度,统筹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项目,组织更多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让学子们更加理性地思考未来与人生。记者选取北京大学几位毕业生的就业故事,让我们看看他们在职业和生活面前如何选择。
到西部去:没有繁华,我们一起创造繁华
用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是应该而必须的。我爱西藏,我要为我爱着的西藏做些什么。
——王威
王威是北京大学区域经济学硕士。不久前,她正式签约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选择到遥远的高原工作生活。
在北京谋一份舒适体面的工作,还是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帮助自己能帮助的人?两种选择曾经在王威心中纠结了许久。
出生在一个普通煤矿工人家庭的王威,是家庭的梦想与骄傲。王威说,她也曾犹豫,想过放弃。的确,好好学习、读个好大学、待在大城市、过有车有房的生活,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成功标准。在这样的环境惯性下,“到西部去”不是一个浪漫的选择,更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
“如果只是因为惯性或者虚荣而留在北京,挤进一家能挣高薪的外企,忙碌奔波中用所谓的成功来支撑自己的疲惫,那么我觉得做一份自己喜欢并愿意为之付出的工作,过一种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可能更重要。”王威这样理解工作的意义。
和王威一样,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林家元则选择回到四川家乡工作,刚刚和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签订了就业协议。
“那里没有耀眼的繁华,但给人思考的空间;那里没有醒目的收入,但凝聚着一种爱国奉献的精神。在那里,我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价值,更能体会为国家贡献的自豪感。”林家元的一席话,平实而真挚。背景链接
据统计,今年已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签约祖国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与人生价值。“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也受到了高校毕业生的追捧。至招募报名工作结束,已有9万多名高校毕业生表达了去西部参加志愿服务工作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