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成了出轨节,而铺天盖地的“公益广告”,传达出民间的紧张情绪。这意味着,舶来的“洋节”正遭遇水土不服的考验,而不同的价值观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博弈。
令人担忧的是,贞操、守节等男权社会所产生的价值观正卷土重来,而力挺它们的,竟然以女性居多。就在情人节到来之前,湖北省一名38岁的单身女硕士隆重推出了贞操网,她自称“贞操女神”,并晒出了武汉同济医院颁发给她的处女鉴定报告。
这样的“文化回归”,令人哭笑不得。有趣的是,一些聪明的网友发现,今年情人节的日期如果套以加减公式,结果正好是零(14-02-12=0)。或者,这是在提醒我们:从零开始,重新审视情人节。
为此,本报专访了社会学家方刚先生。
情人节不等于出轨节
北京晨报:今天许多人将情人节看成是出轨节,事实是否如此?
方刚:情人节是舶来品,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流行,此前虽然也有,但不太活跃。说它是出轨节,也许是民间意见互相强化的结果,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任何调查支持这个论点,所以不能说出轨就是它的主流。从这些声音中,可以看出中国社会观念的改变,人们更愿意谈论与性有关的话题,而不再是讳莫如深。客观上,这也反映出非婚性行为越来越普遍。
北京晨报:在中国,情人节似乎还没有建立起更多的仪式化的内容,这是不是它被妖魔化的原因?
方刚:就我所知,国外的情人节形式同样不丰富,也以私人活动为主。情人节是以个人为中心的节日,不像圣诞那样,全社会都可以参与。
回归传统已不可能
北京晨报:网友们高呼贞操观,是否可看成是历史的倒退?
方刚:贞操观由来已久,是父权社会的产物,它将女人的一切都看成是男人的私有财产,包括女人的身体,而现代社会则更强调个人的意愿和选择。至于高呼贞操观,这也没什么,现代社会需要多元包容,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意愿,享有言论自由。
北京晨报:贞操观将来会不会成为主流价值观呢?
方刚:这不太可能,中国社会正在快速地向前发展,我们观念也在同步跟进,再秉持传统的价值观,只会被人嘲笑。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关注自立与爱,尊重个人的选择权,而非身体。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旧的观念不论谁来倡导,也不可能成功。
社会需要多元声音
北京晨报:高调复归贞操观,是否也展现出我们与现代性之间的紧张感?
方刚:对于性,不同的声音、不同的主张将长期存在,多元化本身是个好事情。不仅中国有呼唤贞操的声音,国外也有,特别是美国,传统势力更强,比如有“爱家协会”,不光提倡婚前贞洁,还主张婚后贞洁,他们努力推进性教育,面向中学生进行贞操教育。总之,有人的地方就有不同的价值观,看法不同是正常现象,但从整体上看,现代社会的基础是两性平等,贞操观不可能成为主流。
北京晨报:既然贞操观是男权社会的负面遗产,为什么今天倡导它的却以女性为主呢?
方刚:这说明男权思想已经内化到女性的内心,在传统社会中,男人通过贞操观来控制女性的身体,到后来,这却转化成女性的主动行为,不需要别人要求,她自觉遵守。比如古代烈女,男人碰了一下她的胳膊,她就把它给砍掉了。在封建社会,许多价值观都是这样被内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