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平台:好学者成长服务平台
标签:哲学艺术  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作者:吴敏  发布时间:2009-05-24  ★★★加入收藏〗〖手机版
摘要:按照我比较赞同的解释,哲学就是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和关爱,就是思维的智慧和乐趣。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人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如何才是真正作为人而生存,如何才是有价值的人生,什么才是人的本性和人生的幸福,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平等,什么是合理,什么是正义,…

在人类的全部历史里,最使人感到惊异的莫过于希腊文明的突然崛起了。希腊文明在古代哲学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诸多哲学大家对于后世哲学的发展影响非常巨大。他们的哲学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他的乌托邦思想、理念论、灵魂不朽论证以及宇宙起源论,体现了一种明显的完美主义。希腊这一时期的艺术也是趋于完美主义的。从一开始简略、简单、不很精确的雕刻,到后来建筑艺术的日趋精湛,以致出现了以巴特农神庙为标志的古典建筑的顶峰。她力求表现的,就是一种尽善尽美的现实感觉。

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天主教哲学支持着欧洲思想。天主教哲学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组织的哲学,是一种思想的综合体系。在这种思想体系的引导和影响之下,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也带着鲜明的政治或宗教色彩。从公元三世纪起,就有了全力歌颂上帝和皇帝的拜占庭艺术。因为她处于教会与皇权的统一和对立之中,所以她的风格趋于严肃而极具象征意义。后来出现的罗曼艺术,即是在基督教获得新的平衡之后发展起来的。她是一种均一的帝王艺术,具有深刻的宗教性,其表现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

欧洲社会发展到了近代,教会的威信衰落了下去,科学的威信逐步上升,国家越来越代替教会成为支配文化的统治势力。同时,个人主义哲学也得到了充分发展,促使了文艺复兴的实现。精神上的枷锁一旦摆脱,人们在艺术上便表现出惊人的才华。多种多样的艺术创作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艺术瑰宝,有些甚至已经达到了后人难以超越的巅峰。而艺术上的自由发展,科学上的卓越成就,又使人文主义哲学的理念进一步发展到了新的高峰。

以上论述表明,哲学与艺术并不是历史长河中两条孤立的支流。她们互相交融,互相辉映,反映了人类思维发展的漫长历程。从古代、近代直至现代,哲学与艺术都在不停的探索与更新。面对着纷繁的世界,她们从不同角度诠释着对世界的理解,又有着必然的共同的主线。就广义的角度而言,她们是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她们是两片不同的空间,两条不同的河流,但又交汇交融,彼此牵着手不停息的向前奔腾,顽强不懈地追求着各自的梦想。

从人类发展的大视野来看,任何一个民族、时代、社会的艺术,必然与这个民族、时代、社会的哲学相联系。哲学是民族、时代、社会的自我意识,伟大的艺术作品总是表现出深刻的哲学观念。她不仅是民族性格、时代精神、社会思潮等等的产物,而且也能动地参与着民族性格、时代精神、社会理想的构建,是所在民族、时代、社会的代表。如果要将哲学与艺术的辩证关系作一个归纳,我很欣赏以下富有诗意的阐述:

哲学成于思,成于煎熬的思;艺术源于美,源于共鸣的美。

哲学以主观意识感悟客观世界,艺术用外在表现体现主观感受。

哲学的魔力使太多人敬而远之,深得其中三味者却又痴迷地徜徉其中,或以之反观社会与人生,或因之疏远尘世与现实;艺术的魅力则在于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内心和鸣,引发出一种自然的审美情趣。

哲学是对一切时间和空间运行轨迹的全面探寻,艺术是对局部动态的静态凝聚,她们都力图从无限之中截取有限闪光点并祈求永恒。

哲学通过艺术的手段展示,就有动人心魄的吸引力;艺术包含强烈的哲学反思,自会增添绚丽悠长的光彩。

哲学从非生命的运动轨迹中感受生命的活力,从生命的多舛中体味非生命的幻变,从而深入探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真实存在;艺术则努力追寻生命的终极意义,并往往用非生命的深刻印迹使之长存。

哲学是思索的学问,侧重于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艺术是创造美的技术活动,侧重于主观感受的客观表达。

哲学既是宫殿里高傲的王子,又是旅途上跋涉的苦行僧;艺术既是忧郁的公主,又是欣愉欢快的村姑。

哲学的苦恼,有时是当人置于自然之中作为一种普通存在时,便会对诸多行径深感不齿和内疚,从而悲哀于自己的肉体;艺术的苦恼,有时在于把人割裂于自然之外,就会奏出太多不和谐的音符,便伤痛于自身的魂灵。

哲学研讨人与自然的主宰和规则,艺术探究人与自然的分离与融和。

哲学是铮铮铁骨的坚挺,艺术是肉身凹凸有致的曼妙。

哲学摒弃感性突变的顿悟,却偏偏是灵感火花的迸发才能实现飞跃和提升;艺术鄙视匠人使用的工具,而恰又是纯熟掌握运用各类工具的最佳成果。

哲学的生涩不是因为理性和坚韧,艺术的激情不在于放纵和发泄,她们只有对美的追求,对思考的沉迷,对孤独的忍耐。

当哲学只剩下“经典”时,就全无思考的享受,自省的顿悟,自觉的飞升;当艺术屈辱为达官显贵的附庸时,便顿然失去了随和的色彩、亲和的可爱。

哲学的基础是真实感性思维的跳跃和连缀,艺术的根系是绝对理性思维的发挥和运用。

哲学是炼狱的精血,艺术是天国的神话,而经济和政治是人间世俗的存在。哲学擎托起经济和政治,艺术牵引着经济和政治,一是沉静的自省,一是美丽的向往。经济和政治这个被支撑的实在体,纳了哲学的警示,受了艺术的洗礼,神情焕发地向前运行。相反,如果政治或者经济轻视、鄙睨甚至戕害、抛弃了哲学与艺术,难免要导致盲然、迷失、紊乱甚至灾难。

整整40年前我国爆发的“文化大革命”,是政治奴役哲学和艺术的一个极端例证。它不仅以政治的粗暴、蛮横和淫威扭曲、亵渎、糟践了哲学,窒息、摧残、践踏了艺术,而且使得政治堕落成了残忍的闹剧和卑劣的阴谋,上演了一幕五彩烟幕笼罩下专制政治的“张勋复辟”。更值得忧虑的是,这场复辟所极端化的政治对于哲学与艺术的颐指气使、蛮横霸道现象,直至今日也没有完全被铲除,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存在。

此外,政治、经济同哲学与艺术的关系是一样的。鉴于历史的沉痛教训,我们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决不能让经济傲视、鄙夷甚至蹂躏哲学与艺术,让孔方兄君临于哲学与艺术之上。如果哲学与艺术成了赵公元帅可以随意差遣的婢女,可以随意泻欲的妓女,后果同样是很可怕的。

(本读书笔记初稿于丙戌年春风乍起之时,修改于同年菊花含苞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