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我们中国人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低头干活不说话。不要以为埋头苦干,与世无争就能生存。技术好,还要懂得在合适的地点与合适的人说合适的话。如果能够争取的话,不要总干最底层的技术工作。掌握关键的技术核心,使得要撤换你成为很麻烦很棘手的事情。中国人不爱“好大喜功”,可是在北美,这是你必须做的一件事情。有位本地同事每干成一件芝麻绿豆的小事,就发电子邮件给全体同事外加老板宣布什么什么又搞好了,表面上是表扬全体员工激励士气,其实是想让别人注意到他,效果很好。他技术不行,但是每次的变动他都稳坐钓鱼台,还让远在外地的高层管理人员觉得整个多伦多就他一个人在干活。
五、不要认为这是一个讲技术的行业,就放松甚至避免对英语水平的训练和提高。英语不好会严重影响你专业水平的全面发挥,在行内使你无法胜任更高层次的工作;在行外也极大限制了你向非技术职位/行业过渡的可能性。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对你的职业和生活有百利而无一害。也许将来汉语会成为加拿大第三个官方语言,但不是在我们这一代可以盼到的。
六、扩大人际关系网络。别以文化差异为借口,从不参加公司举行的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午餐会,晚餐会,慈善募捐和社会公益活动。说白了就是混个脸熟,越是职位高的人参加的活动越要去。如果你的工作是对公司以外的客户提供技术服务的,想办法让你的客户非常看重和喜欢你。客户永远是对的,有客户撑腰,老板也不敢轻易动你。
七、现在有许多职位介于IT和非IT之间,需要人既懂技术又懂内外运作经营。别把自己局限在纯技术的领域里,语言问题通过时间和努力可以大大改善,关键在于你要有这个准备,这个心眼。主动申请负责一些项目,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说不定能开发出你自己都吃惊的潜力。
回顾过去八年的IT历程,我曾经有过多次机会向IT行内一些和商业运作靠近的职位发展,但当时都没有好好把握,换工作多是比较被动的情形下发生,过后经常觉得差强人意。如今的工作市场变化很大,如果总是兜兜转转,找不到定位,就难以取得长期的成效和自我满足感。一个人,应该为将来作出一个长远的职业规划(career planning),三年,五年,十年也好,这样才更有目的性。我感到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