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争鸣
在KTV里,每次必唱《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不多,我是其中一个。是的,我很迷“三国”。
每当电视里响起隆隆战鼓,行云流水的古筝,“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心中就涌起一股股热浪。每个热血男儿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三国演义》;折冲樽俎,运筹帷幄,驰骋疆场,义结金兰。吴宇森说,他从小耳濡目染“刘关张”的故事,决心要将它拍成画面。
吴宇森可以动用好莱坞积累的资源,拍一部《赤壁》,但是要把整部“三国”拿下来,他恐怕实现不了。王扶林执导的电视版“三国”,动用了近六万多专业、群众演员,由五位副导演分五处同时开拍,花了整整三年时间。也只有央视,也只有在中国当时的国情之下,才可能动用如此多的资源,拍一部如此宏大的连续剧。
曲作者谷建芬说,在为“三国”谱曲之前,她研究了民族音乐几十年,内心中积累了很多的东西,苦于找不到表达渠道。一部八十集的“三国”,让她的积累,有了淋漓尽致地表达。当她在“艺术人生”上唱起“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熟悉的面容”,我的眼角被翻滚的狼烟模糊了。
■“Only You, 能斩妖和除魔……O你个头啊!”
谈四大名著翻拍而不谈《大话西游》,我一定会被人追打。1995年,哈尔滨的老松光电影院还在,大幅手绘的彩色海报上,“至尊宝”瞬间打碎了我心目中悟空的形象。
不知道有多少哥哥姐姐看懂了剧情,我周围的朋友,至少都是看了三遍才摸到一点门路。我是在数年后萌动了凡心时,才搞懂了“至尊宝”、悟空和“紫霞”、“青霞”、“白晶晶”的关系。
我们放不下“大话西游”,“"Only You,能斩妖和除魔……O你个头啊!”、“啊,说起那个紧箍咒……我在陈家村认识一位铁匠”、“好大的棉花糖啊!”这些经典桥段成了我们生活中语言,成了一种莫名情绪的“无厘头”表达。更重要的是,周星星在爱情和取经面前的痛苦抉择,和紫霞那句“我猜得到开始,却猜不到这结尾”,成了那代人在感情门槛上共同的心声。
“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好好珍惜……”如果老天再给央视一次机会,做一次这段话在“80后”中的到达率,我会对央视说,不会低;如果非要在前面加一个限定,我会说,一定是百分之百。
■不能给《红楼梦》作曲,我对不起自己
“大家好,我是主持人刘璐,我现在是在圆明园——电视剧《红楼梦》的拍摄地;我们来近距离看看这些无产阶级的建设者,是如何演绎那些封建社会的大小姐生活的……”这是1984年央视在《红楼梦》剧组探营的片段。那时候,“十二钗”们在三个月时间里,练形体,学发声,琴棋书画,一样不落。
导演王扶林说,他在国外时,四大名著剧目在日本、美国等地已轰轰烈烈上演,他想,我们中国竟然没有一部长篇电视剧,这如何也说不过去。那时候,翻拍“四大名著”,已经蕴含了表现“民族文化”的含义。只有在那个时代,导演和专家才会彻夜地讨论,宝玉应该叫宝钗姐姐还是妹妹;只有在那个时代,演员可以不顾报酬,只为了几个镜头千里跋涉,冒40℃的高温跑去火焰山;也只有在那个时代,作曲家王立平才会主动跑到剧组,说,不能给《红楼梦》作曲,我对不起自己……
易中天说,要拍名著的一部分可以,但是要整部地拍,我不支持。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部四大名著,但那些央视的旧版名“剧”,已经深深烙在我们的脑海里,成为质疑新翻拍剧的依据。(本文来源:武汉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