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陈玉圃的山水境界
近年来,一些山水画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山水文化和山水精神的感悟上。画家陈玉圃就是其中成就斐然的一位。
陈玉圃主张“画道无为”,在创作上追求一种格高的禅境和人文精神,以一颗“平常心”感悟着传统文化中的“道”和自然风神。“道”是中国山水画论中的重要范畴。《道德经》中讲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道”,就是自然的规律。到了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论,直接影响了六朝以来中国山水画的发端和形成。南朝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讲“以神法道”,即强调艺术创作重在物我的精神感应。这就是中国山水画传统的创作观,重立神而不废道。
在陈玉圃看来,山水画是一个大命题。其大是因为人作为创作主体是和宇宙相通的。此外,除了由山水而引入的浩渺莫测的山水空间外,创作主体还可以把对社会、历史、艺术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融进创作。陈玉圃的山水创作,是以师法自然开始的,这使得他笔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饱含着自然的生气。其后,禅宗的思想不断渗透到他的创作中,笔墨更加简单、率真,线条更加清雅多姿,山水造型也逐步摆脱了写生的痕迹。脱开了具体山水形制的束缚,陈玉圃用灵动的线,用一颗空明清寂之心,自如地书写着他心中的自然之境。在他的笔下,山、石、云、水、树都是心迹的外化。这让我不禁想到清代画家虚谷的一句画语:“石即云也,云即雨也。”石何为云?云何为雨?禅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