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教育社区:分享教育资源、实现共同成长!
标签:哲学艺术  来源:印象论坛  作者:儒帅哲师  发布时间:2009-09-28  ★★★加入收藏〗〖手机版
摘要:荷尔德林、尼采和海德格尔的新神话 ——纪念海德格尔诞辰120周年…

荷尔德林、尼采和海德格尔的新神话
——纪念海德格尔诞辰120周年

因为如同柏拉图的著作在千年之后仍向我们劲吹不息一样,海德格尔的思想掀起的风暴也并非起因于某个世纪,它来自远古,臻于完成,此一完成如同所有完成一样,又归于远古。——汉娜·阿伦特

一、2009年,当我们在新的千年这第十个年头,回望整个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不禁会发出无限的感慨,那是一个我们所知道的,有史以来,人类社会发生最巨大变化的一个世纪,伟大的历史事件和参与其中的历史人物,层不不穷,在那些改变了世纪面貌的人物之中,能让我们永远怀念的不在少数。从立言的方面来看,马丁·海德格尔是绝对不应该被忽视和忘记的,或许我们将其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是有争议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另一种说法,来表达他在古今哲学家中的特殊地位。

海德格尔曾经将他最喜欢和推崇的诗人荷尔德林称为诗人中的诗人,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将海德格尔称为哲学家中的哲学家。与他的西方哲学前辈,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尼采和他的老师胡塞尔比起来,他是不足以戴上哲学之王的桂冠的,就如同与荷马、但丁、歌德、拜伦相比,荷尔德林是不足以享誉“诗人之王”的称号的。但海德格尔何以将“诗人之诗人”的桂冠奉献给这位同乡的诗人,仅仅是出于自己的偏爱吗?海德格尔当然有他独特的理由,在《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一文中,海德格尔指出:“我们之所以选择了荷尔德林,并不是因为他的作品作为林林总总的诗歌作品中的一种,体现了诗的普遍本质,而仅只是荷尔德林的诗蕴含着诗意的规定性而特别的诗化了诗的本质。在我们看来,荷尔德林在一种别具一格的意义上乃是诗人的诗人。”这段话更加明确的表达了海德格尔的意思:“荷尔德林诗意地表达了诗的本质——但并非在永恒有效的概念意义上来表达的。这一诗之本质属于某一特定的时代,但并不是一味地相应于这个已经存在的时代。相反,由于荷尔德林重新创建了诗之本质,他因此才规定了一个新时代。这是诸神逃遁和上帝到来的时代。这是一个贫困的时代,因为它处于一个双重的匮乏和不之中:在逃遁的诸神之不再和到来的上帝之尚未之中。”

海德格尔所说的这个时代,其开端是何时呢?“对于荷尔德林的历史经验来说,随着基督的出现和殉道,神的日子就日薄西山了。夜晚到来。自从赫拉克勒斯、狄奥尼索斯和耶酥基督这个‘三位一体’弃世而去,世界时代的夜晚便趋向黑夜。世界黑夜弥漫着它的黑暗。上帝之离去,‘上帝之缺席’,决定了世界时代。”从这段话的表述来说,神的缺席是世界黑夜的原因,而基督的殉道,则是世界黑夜到来的标志,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当世界历史中最后一位神离开后,人类历史就进入了没有神性只光照耀的黑夜时代了呢?

我们常常用黑暗的中世纪来指称欧洲的中古时代,在我们的印象里,那是一个充满魔法和巫术、森林和城堡、骑士和妖魔的幽暗时代。这当然是骑士小说和民间故事传达给我们的想象世界的印象,实际上那是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廷和皇帝、国王、诸侯为主的封建国家共同统治的漫长的千年宗法制社会。在这一千五百年时间里,以及十四世纪文艺复兴以后到现在的近七百年时间里,西方的历史,都是上帝和诸神缺席的历史。

如果说在文艺复兴之后,人文主义思潮兴起,经过宗教改革,法国启蒙运动,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尼采的意志哲学。西方人的宗教信仰在理性和科学以及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等思潮的多重夹击之下,日渐动摇,完全可以称这为上帝缺席的时代,那么在基督教信仰最兴盛的中世纪,也是上帝缺席的时代吗?当然,在《旧约》的时代,从亚当、夏娃到挪亚的创世纪和大洪水时代,亚伯拉罕的迁徙,摩西率众出埃及,大卫建国,巴比伦之囚前后的先知时代,上帝一直在先知的面前显现,而在《旧约》的基督殉道和复活升天之后,神就再也没有在任何圣徒之前显现了。在基督教的教义中,神的再次来临是未来的事情。至于那一天在何时到来,没有人知道。圣徒和具有信仰的人,可以得到圣灵的启示,但神在日子到来之前,并不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世界黑夜时代仅仅是西方处于神的缺席的深渊状态之中吗?在公元元年前后的几百年里,在东西方产生了三大世界性宗教,除了我们刚才说过的基督教,还有产生于中国的儒教和印度的佛教。前者是一种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伦理道德宗教,后者是一种于个人觉悟为目标的无神论宗教,同样都是神缺席的宗教。

二、哲学的出现,恰恰就产生于这个上帝缺席的时代,何为哲学?海德格尔指出:“哲学即形而上学。”哲学起源于神之缺席,只有在一个没有神的世界时代里,即没有神性之光照耀的世界黑夜时代里,人们才需要哲学,也即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着眼于存在中的存在者之共属一体,来思考存在者整体——世界,人类和上帝。形而上学以论证性的表象思维方式来思考存在者之为存在者。”自笛卡儿以来的近代理性哲学,不过是形而上学发展的必然阶段而已。

在形而上学哲学的发展中,尼采占有重要的位置,他实现了对柏拉图主义的颠倒,形而上学在他的哲学中完成了。形而上学哲学的本质是虚无主义,因何虚无?因为形而上学总是不知疲倦的去寻找一个终极的实在者,这种寻找的根源何在?有缺失,才会寻找,正是因为神的缺席,哲学家才要为世界和人的存在寻找一个根据。在柏拉图那里,这个根据就是理念,从此主客二分的本质主义出现了。原始的整一世界,成为两个,一个是本质的、永恒的,完满的理念世界,另一个是摹本的、暂时的、不完善的现实世界。现实中的生活世界,就这样被贬低了。

基督教神学接受了柏拉图主义的形而上学观念,理念成为了彼岸的天国,至善成为了上帝。基督教神学家意图用哲学理性来证明上帝之神圣和完满,他们的出发点是想让人们更加的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是这种形而上学的理性证明行为,恰恰是对基督教的启示真理的背离,正因为有怀疑,才有追问和证明。这都是违背信仰本身的。

形而上学神学家们走上了一条歧途,致使在文艺复兴之后,神学遭到了哥白尼、达尔文学说的重大打击,耶路撒冷的启示真理是绝对的,而雅典的理性真理是相对的,一旦绝对要以相对来证明,那么其结果必然是相对解构了绝对。在上帝缺席的时代,经院哲学家们想以哲学来证明上帝之在的意图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在科学理性占据人的思维时代,节节败退,信仰的失落成为无可质疑的事实。

当人以“我思故我在”作为理性哲学的第一原则,神向人敞开的启示空间就完全的被遮蔽了。在信仰的时代,人还知道去追寻神的踪迹,遵循神留下的教导,在宗教圣典和自身的体验中接近神的真理。而在无信仰的时代,人们的思想中再也没有神的位置了,科学理性成为了作为主体的人衡量一切的尺度。关于神的古老言说,彻底的成为了神话传说。科学理性的白昼时代,同时也是世界黑夜最黑暗的时代,当单一的近前理性灯光,在黑夜遮蔽了遥远的月光和星光之时,人的视域将是最狭隘的。更可悲和危险的是,人类正走在由这束细微而刺目的工具理性之光所照明的越来越狭隘的,不知通向何方的幽暗小径上。

2010年思想汇报:世博精神与党员责任
  世博精神内涵丰富,世博会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也是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但如学者所言,也许你从来不曾走进任何一届世博会,可你的…
  • 好学触屏公众号虎力全开、杨帆起航!
  • 四大名著全套小学生版注音版
  • 诗词中的科学全4册
  • 曹文轩系列儿童文学全套画本